传统文化要素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22-10-26 20:19:16   发布人:吕红霞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受到加强与重视,古诗词的选编数量明显增多。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编内容,发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要素,为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探索。传统文化要素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关注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传统文化要素开发与运用能力;教师应恰当补充传统文化知识,协助学生理解积累;古诗词教学兼顾传统与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等要点。

关键词:部编版教科书;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

 

一、研究背景

1.传统文化教育热潮

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受到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汉服、国学在青年人中流行,我国传统文化空前火热。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在世界文化中巩固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形态各异的众多文化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安身立命。[1]与此同时,他还强调,继承传统文化时要注意鉴别区分,有发扬也要有摒弃。[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党中央领导们频频提及,逐渐成为习总书记思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界对传统文化也甚是重视。

2.当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实需求

长久以来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不少弊病。随着部编本教材不断重视古诗词教学,中低年级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机械训练,枯燥乏味;目标错误,应试赶场;拔高要求,敬而远之。[3]在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过于强调全班齐读,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与独特性,无法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调动,同时也导致了课堂气氛的低沉。另外在古诗词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过度重视对古诗词的背诵默写以及掌握熟练程度进行检查,对于古诗词的记忆方法缺乏相关的指导,因此在学生群体背负着“死记硬背”的巨大负担,古诗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古诗词选文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分析

1.传统文化要素类别分析

部编版教科书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内容的选编,不仅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而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也增设了专门的栏目,以呈现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中的插图也处处照应传统文化内容。笔者在对部编版三四年级的教材进行教学时发现,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文学中的一部分,其本身就牵涉和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要素。若对这一部分要素加以重视和开发,应能为我们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本文将传统文化元素分为语言文字要素、文学作品要素、艺术要素、史学要素、宗教要素、节日时令民俗要素和风景名胜地理要素七大类别,只针对古诗词正文内容涉及的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对朝代、作者中包含的历史文化要素不作统计。具体整理框架如下表:

1本文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分析框架

传统文化类别

传统文化具体表现形式

语言文字要素

文学作品要素

艺术要素

史学要素

宗教要素

节日时令民俗要素风景名胜地理要素

中华汉语言文字文化、语法、字体、句式等

儿歌、字谜、谚语、歇后语、神话传说、寓言、古诗词、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

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事件故事等

佛教、道教和少数民族派别相关内容

风尚、礼节、节日、风俗习惯、生活起居、生产生活器具等

古代地名、历史名胜、城市的旧称等

 

2.传统文化要素数量和分布特点

1)传统文化元素种类丰富。

部编版三四年级教材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分为语言文字要素、文学作品要素、艺术要素、史学要素、宗教要素、节日时令民俗要素和风景名胜地理要素共七大类别,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和民俗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年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种类的丰富有助于激起学生们学习兴趣,它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给予了学生文化财富,丰富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

2)语言文字类传统文化元素、节日时令习俗类传统文化元素和风景名胜地理类传统文化要素数量突出。

古诗词中大量的语言文字知识有益于学生丰富语言积累,了解汉字发展变革历史。符合新课标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相关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4]而有趣的节日习俗和美丽的风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和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能够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热爱情感,同时充分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与兴趣。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建议与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传统文化要素开发与运用能力

根据相关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并非所有教师都经常阅读古诗词,部分语文教师对新课标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是很清楚,在职教师的古诗词继续学习缺乏统一标准与规定。要想将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充分地挖掘出来并有效利用,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古诗词积累,才能保证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为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在职培训中融入相关内容,以满足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教师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进一步精确地识别、开发出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方法与形式教授给学生。

2.教师应恰当补充传统文化知识,协助学生理解积累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以下困难:(1)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对年龄尚幼、历史知识积累不足的小学生来讲,学习起来相对困难。(2)古诗词作为一种以古代文言文形式呈现的文学作品,与学生当下语言环境中使用的典范白话文相差甚远,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路人,在学习到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古诗词时,应积极主动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尽量以图片、音像、视频甚至实物或模型等多种方式呈现,具体形象的展示更为生动,使学生尽量直观地理解一些历史名词和古代事物名称。实物与模型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在古诗词教学中自觉渗透对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更高年级的古诗词学习打好基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寓言等类课文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古诗词教学兼顾传统与现实,贴近学生生活

前人研究表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文的编排与布局顺应了小学生的发展顺序与规律,且作品的内容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将诗词与其自身生活经验相联系,与相似的现代文学作品作比较,与同一单元主题的其他课文相融合。教师可以巧妙构思课题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向学生展示绚烂多姿的旧社会生活。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认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在头脑中发现有关图式并用之解释阅读材料的过程。而图式指的是人脑中关于一些事件、客体与情境的相关知识,是学生阅读背景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5]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不断丰富自己的图式,将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材料的理解。

4.融合其他学科课程内容,多渠道推进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等等多个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当然就不只是语文一个学科的事。语文教师应主动与其他学科任课教师沟通,加强合作,打破学科的束缚与壁垒,在不同学科的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如在讲到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这课时,可以请美术老师补充古人的服饰文化和文物遗迹等内容。在讲到《忆江南》这首词时,可以请音乐老师帮忙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吟唱。词在最早时又叫“曲词”和“曲子词”,原本就是边唱边诵的文学与音乐形式。当代社会也有许多歌手、创作家、艺人将古诗词改编成歌,比如著名歌手王菲的《水调歌头》就是根据苏东坡的词作曲的。教师们如果能将此类资源运用到课堂当中,相信古诗词的教学会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

5.组织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体验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文本层面,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立足当地的文化地理环境,开发了“泖峰文化”系列课程,编写了《诗意泖峰》校本读本,定期组织课外文化活动,如参观泖塔、游览澄照禅院、泖河写生等。努力使课外文化活动与课内古诗词教学相辅相成,让孩子们在充分的沉浸式体验与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和家园故土的热爱。

 

四、结语

本研究虽然可以为部编版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作参考,但仍有许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首先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比较繁杂,因此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去研究。其次研究教科书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框架也未统一,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化。最后教科书中古诗词的课堂教学策略还可以从其他维度去思考,再具体化。

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有限,笔者对教科书传统文化内容及教学的了解还不够完全正确,提出的教学策略也还不够完善,因此未来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涛,赵光辉.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基于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05).                                                                                     [2]姚梦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J].教育观察,2020,9(03):61-63.

[3]刘楠楠.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 [J].语文知识,2016(24).

[4]刘楠楠.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呈现分析 [J].语文知识,2016(24):20-21.

[5]叶留香.低年段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8(07).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