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1、为规范工会活动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会经费及其他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工会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更好地担负起自身地各项基本职责,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工会法》和区总工会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工会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学校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是在工会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依法理财,规范操作,确保工会经费运作合理、合法、安全、有效,保障工会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3、工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多渠道筹集工会事业资金,合理编制工会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工会事业活动经费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工会财务管理原则:坚持依法理财原则,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坚持工会主席负责制原则,坚持手续完备原则,坚持勤俭节约原则,坚持预算管理原则,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
5、工会财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财务经常性收支实行由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制。工会主席审批权限为1000元(含1000元),超出权限金额及其他工会重大决策投资事项,需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并上报学校党支部书记后,方能执行。
6、工会必须设置独立会计账户,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原则上应执证上岗,会计、出纳、经审不能由同一人担任,认真履行工会财务管理职责。
第三章 工会预算管理
7、工会编制预算是在分析上年预决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工会本年度的工作规划、任务及重大活动项目,合理、全面地编制工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8、工会预算编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9、制订工会年度预算应由学校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共同审定。
10、调整预算,如遇特殊情况急需追加预算时,需经工会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并报学校党支部书记,同时上报区教育工会审核批准后方可追加。
11、工会财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四章 工会收入管理
12、会费收入,是核算工会会员每月按本人工资的基础工资部分、30%工资部分、10%工资部分和职务岗位津贴等四个部分的总额的0.5%向工会组织缴纳的会员费。学校工会每月按照行政转来的会费数额入账,工会用以开展各项会员活动项目,不得用于其他。
13、拨交经费收入,是核算学校行政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按学校每月工资总额2%,拨付给工会。其中,40%上缴上级工会,60%用于学校工会活动开支。
14、上级补助收入,是核算上级工会拨入的指定项目收入,如建设“教工之家”,购买文体设备等项目内容,我校工会应积极争取上级工会的支持和帮助。
15、行政补助收入,是核算学校行政给予工会的补助款。包括基建、维修、帮困、教师暑假疗休养活动等项目,做到专款专用,落到实处。
16、其他收入,是核算上述规定以外的各项收入。如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其他各种收费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标准、范围,并使用规定的合法票据。
第五章 工会支出管理
17、会员活动费,是核算工会开展群众性的活动和会员特殊困难补助的费用。在使用上,要进一步做到面向广大会员,不能用于职工福利补贴。会费使用原则上应合理安排,做到当年会费用于当年活动,实现无赤字,无结余。
18、职工活动费,是核算工会开展教育、文体、宣传等活动的费用。按照工会有关制度的规定,严格掌握发放标准和范围,对发放的有关纪念品等应予以登记造册及签收。
19、工会业务费,是核算工会用于履行工会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和开展业务工作等方面的费用,主要由工会干部培训费用,教代会、经审会、工会委员会等各项会议费,工会探望病人、帮困补助以及其他专项费用构成。工会应掌握困难职工的具体情况,把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关心和照顾落实到位,同时掌握好帮困政策和补助标准,做好凝聚力工程。
20、其他支出,是核算工会其他活动的支出。
第六章 现金与支票的管理
21、学校工会应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条例》,执行银行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按照规定控制库存现金,保证支付而不超限额。工会会计和出纳应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月末将账面余额与银行账户单进行核对,使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按规定调节后相符。对未达账项,工会会计要及时查询,并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处理。
控制不合理的现金支出,超过1000元以上的支出必须使用支票,无特殊理由,原则上不予使用现金。
23、支付现金时,必须由收款人本人签字,原则上杜绝代领现金支付方式。
24、工会组织会员外出活动,如确需备用现金时,必须经工会主席批准后,办理借款手续,在活动结束一周内办完结算手续。
25、领用支票时,须经工会主席同意后,方可将支票交给经办人员。
26、财务人员应将支付的支票日期、收款单位、金额填写齐全,有效收据盖有单位财务章必须与支票填写的收款单位名称完全一致,否则拒付该款。
第七章 财务稽核管理
27、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学校工会财务应设立会计、出纳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出纳员职责:
(1)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根据审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凭证,经工会主席审批后,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对于重大开支项目,必须经学校工会委员会集体审核签章。
(2)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超过部分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以“白条”抵充库金,更不得任意挪用现金。
(3)严格控制签发空白支票,如因特殊情况确须签发不填写金额的转账支票,必须在支票上写明收款单位名称、用途、签发日期,规定期限和报销期限,并由领用支票人签章。逾期未用的空白转账支票,要及时收回注销。不得将空白支票交割其他单位或个人签发,对于填写错误的支票,必须加盖“作废”戳记,与存根一并保存,支票遗失时,要立即向银行办理挂失手续。
(4)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对于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要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无缺。如有短缺,要负赔偿责任,要保守保险柜密码的秘密,保管好钥匙,不得任意交他人。
(5)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但签发支票所使用的各种印章,不得全部交由出纳一人保管。
(6)对于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必须严格管理,专设登记簿登记,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
(7)出纳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分别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并结出余额。现金的账面余额要同实际库存现金核对相符。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要及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对于未到账款,要及时查询。要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白支票,不准将银行账户出租、出借给任何单位或个人办理结算。
(8)出纳员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会计职责:
(1)制定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制度,并监督贯彻执行。组织制定基层学校工会财务收、支计划、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分清资金渠道,和使用资金。
(2)定期分析工会经费预算完成情况,收、管、用好工会经费,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3)会计人员对出纳员交来的记账凭证上的业务摘要、金额、张数、日期等内容和进行审核,上述内容若有一项差错,退回出纳人员重新填制。
(4)会计人员根据正确的记账凭证登记“基层工会经费收支日记总账”,同时与出纳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也应核对相符。
(5)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实地盘点库存现金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盘点结果应与库存日记账相符。
(6)会计人员应当每月对银行存款余额进行账单核对。如余额不符,必须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核对相符。如余额调节后仍不相符,应进一步查明原因,确定有无违反银行结算管理制度的问题。
(7)审查或参与拟订各项经费预、决算计划。负责向上级工会、学校领导和教代会报告财务状况、提供相关会计资料。
28、经审员每个季度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查。
29、会计、出纳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工会主席财务印章由专人保管。
30、基层工会主席应对报送的财务报表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章 财务档案管理
31、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更好发挥会计档案作用,认真落实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2、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因此,凡是记录和反映学校工会经济活动,经过会计核算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均属会计档案范围。
33、会计人员要按照国家和上级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学校的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预算和重要的经济合同等会计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成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并送交档案室保管,防止丢失损坏。同时和各种资料均要按会计档案要求保管年限为十五年,到期按档案销毁要求操作处理。
34、调阅会计档案,要严格办理手续,本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要经学校工会主席及会计主管人员同意,批准后要详细登记调阅的档案名称,调阅日期,调阅人员的姓名、单位,调阅理由,归还日期。调阅人员一般不得将会计档案携带外出,需要复制的,要经学校领导同意。
35、合并撤销单位的会计档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移交给并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其他单位接收保管,并由交接双方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第九章 财务监督
36、工会财务管理应严格执行学校工会指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自觉接受学校工会经审员的定期审查,自觉维护财经纪律,保障工会经费正常使用。
37、工会主席每届任期结束时,工会都应按照规定程序提请学校行政领导和上级工会对本级财务进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