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小学英语学科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为了进一步贯彻“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们英语学科结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及有关要求,制定以下教学常规:
一、备 课
1. 把握新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具体内容、语言功能体现和教学辅助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教学分层目标,包括基本学习内容和相应拓展内容。
2. 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基本特征,合理有效地编排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分散难点。
3. 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兴趣、特征和生活实际。努力做到教学设计主题化,教学组织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
4. 提前备好课,并根据班级情况作适应的调整。
5. 备课计划包括下列三种:
A、教学计划----要素完善,应包含有:指导思想、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地位分析、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进度等。
B、单元计划----分析本单元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列出单元重点和难点,统筹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教时。
C、课时计划----以详案为主,电子稿要求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改。教学设计以学生语言技能获得的推进过程为主线,注重学生语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新授知识与技能的突破主要采用“一循环、四环节”的基本教学模式:
a、一循环包括准备阶段、习得过程和综合运用。
b、 词汇教学的四环节包括 = 1 \* GB3 ①真实情景的导入; = 2 \* GB3 ②音形义的结合; = 3 \* GB3 ③字不离词的操练; = 4 \* GB3 ④字词句的使用。
句型教学的四环节包括 = 1 \* GB3 ①联系生活,情景导入; = 2 \* GB3 ②语音语调,情感融合; = 3 \* GB3 ③分层训练,结构归纳; = 4 \* GB3 ④功能体现,初步运用
6. 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教后反思应合理、有效,总结出成功点和不足点,要求每单元至少三到四篇,并有反思后的建议和措施。
二、上 课
6. 英语教学应遵循学生主体性、语言交际性、习得与学得并举、技能训练阶段侧重和语言文化性五大原则。
7. 教学目标的确定达到明确、具体、适切、分层和语言功能体现。
8. 教学过程要素基本齐全,环节衔接自然流畅;教学内容的组织,要蕴含课改理念: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知识与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感悟、体验、实践等;
9. 教学方法趣味、有效,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语用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10.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适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11. 注重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信息,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英语学习习惯。
12. 充分运用好原版音带,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并努力通过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和视听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
13. 注意师生教与学的语言的正确、响亮、生动,板书、版图设计的合理,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14. 鼓励教师制作并使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作 业
15. 作业布置要注意与本科教学的重点、难点相匹配,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并控制作业量。
16. 作业布置要全面,须兼顾口头(说话、朗读、表演)、听力(课文录音、广播电视网络等课外听力材料)、书面(基础知识训练、课外阅读等)。注意要保证一定的视听量和阅读量。
17. 对作业要求和格式要讲清,讲明白,并具有可检查性。对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做适当示范。
18. 学生书面作业规范要有下列几个部分:
1) 英语日期
2) 题目要求
3) 题号
4) 留出2厘米的左边线
5.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不错批、漏批,对错误的地方要用红线划出,但不能代为改正。错误情况也要及时反馈重新批改。
6.对每次作业作出评价。评价有效并体现各个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作业批语要有个性和示范性。批语参考:
1) A, B, C, D
2) Fail!(Rewrite! Redo!) Revise! Ok! Good! Well done ! Very Good! Great! Excellent! Terrific! …
3)
4) Stars ,
,
7. 提倡建立学生错误档案。
四、评 价
19. 评价目标应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既要有体现共同基础的教学要求,又要有体现个性发展的个体要求。
20. 评价原则要体现综合性(口试、听力、笔试、表演等)、全程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如课堂表现、单元过关、课文过关、对话过关等)、多向性(学生、教师、家长等评价表)
21. 每次评价要采用具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可以采用等第制,也可以采用图表制等。并作好记载和统计。
22. 成长手册中的成绩记载采用等第制,并有师生互动。
五、辅 导
23. 重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作好补缺补差工作,并注意及时性和针对性。
24. 要加强个别辅导,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
沈巷小学英语学科“备课常规”评估表
学校 年级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时间 评估内容
指标 (权重) |
观察要点 |
等第 |
得分 |
主要优点及典型问题 |
|||
A |
B |
C |
D |
||||
备课要素 (20) |
有学期教学计划,模块及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超前备课一周课时左右。 |
|
|
|
|
|
|
过程方法 (20) |
以“一环四节”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适时拓展课外知识渗透相关文化。 |
|
|
|
|
|
|
个性修改 (20) |
对每课时教案,根据班情作具体、细致的分析、修改。 |
|
|
|
|
|
|
课后反思 (20) |
及时写好课后教学得失,做到每课时都有反思,反思合理有效。 |
|
|
|
|
|
|
辅导手段 (20) |
教学辅导手段选择合适、有效;教具、课件准备妥当。 |
|
|
|
|
|
|
总体评估 |
评估总分: |
|
|
特色加分: |
评估方法:(1)现根据评估指标和观察要点,打出该指标的等第(打“√”);然后,确定该指标的得分,标准为:A(好)=20~17;B(较好)=16~15;C(一般)=14~12;D(较差)=11以下。
(2)根据“备课”环节创新程度,可加分1~5分。
(3)评估总分=等第总分(得分和)+特色分.
(4)总体评估:根据评估总分进行总体评估(等第),标准为100~85=A(好);84~75=B(较好);74~60=C(一般);60以下=D(较差)。
(5)对一些比较“模糊”的“观察要点”,评估者可采用提问形式加以了解。例如,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思考?课标中把核心素养分成哪几个版块?以此判断评估者对英语课标了解的情况。(下同)
备注:英语学科周课时数,一二年级每周2课时,三年级每周4课时,四、五年级每周5课时。
评估者 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
沈巷小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评估表
学校 年级 课题 教师
时间
指标 (权重) |
观察要点 |
等第 |
得分 |
主要优点及典型问题 |
|||
A |
B |
C |
D |
||||
教学准备 (20) |
课堂教学精神饱满;熟知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基本教学流程;教具、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准备妥当;准时上、下课;教案设计合理。 |
|
|
|
|
|
|
过程方法 (20) |
教学各环节完整,导入自然流畅,分层有机拓展,课后有序延伸,方法趣味有效,知识与技能并举,注重学生思维训练。 |
|
|
|
|
|
|
课堂生态 (20) |
教学关系民主、平等;关注全员学习状况;鼓励质疑问难,发展英语思维能力;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参与、交流、表达,根据学习状况适时调整教学。 |
|
|
|
|
|
|
教学效果 (20) |
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学生思维活跃,活动面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达成分层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目标;有相关评价。 |
√ |
|
|
|
|
|
教师素养 (20) |
教学语言准确规范,语音语调优美;课堂资源有效运用;板书整洁、规范;教具及媒体等辅助工具操作得当。 |
|
|
|
|
|
|
总体评估 |
评估总分: |
|
|
特色加分: |
评估方法:
(1)现根据评估指标和观察要点,打出该指标的等第(打“√”);然后,确定该指标的得分,标准为:A(好)=20~17;B(较好)=16~15;C(一般)=14~12;D(较差)=11以下。
(2)根据“上课”环节创新程度,可加分1~5分。
(3)评估总分=等第总分(得分和)+特色分.
(4)总体评估:根据评估总分进行总体评估(等第),标准为100~85=A(好);84~75=B(较好);74~60=C(一般);60以下=D(较差)。
评估者 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
沈巷小学英语学科“作业常规”评估表
学校 年级_____ 教师____________ 时间 评估内容_ _ __
指标 (权重) |
观察要点 |
等第 |
得分 |
主要优点及典型问题 |
|||
A |
B |
C |
D |
||||
作业质量 (20) |
作业布置与本科重难点匹配;要求明确全面,兼顾口头、听力、书面;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形式多样;提倡根据学生实际选择、设计作业。 |
|
|
|
|
|
|
作业数量 (20) |
确保课堂作业时间和练习量;回家作业保证一定视听量和阅读量,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中高年级回家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
|
|
|
|
|
|
作业习惯 (20) |
学生作业字迹端正,格式规范,具有按时完成作业、上交作业的习惯。 |
|
|
|
|
|
|
作业批改 (20) |
及时、规范批改作业,做到天天清;有批改评价“符号”,时间记载;对错题及时进行再批改;提倡对学困者进行作业面批。 |
|
|
|
|
|
|
作业订正 (20) |
按照格式,及时订正,及时批阅。 |
|
|
|
|
|
|
总体评估 |
评估总分: |
|
|
特色加分: |
评估方法:
(1)现根据评估指标和观察要点,打出该指标的等第(打“√”);然后,确定该指标的得分,标准为:A(好)=20~17;B(较好)=16~15;C(一般)=14~12;D(较差)=11以下。
(2)根据“作业”环节创新程度,可加分1~5分。
(3)评估总分=等第总分(得分和)+特色分.
(4)总体评估:根据评估总分进行总体评估(等第),标准为100~85=A(好);84~75=B(较好);74~60=C(一般);60以下=D(较差)。
评估者 ______________
教研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