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背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没有硝烟的防疫仗在全国上下全面展开,武汉会战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决心和力量,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国家基本上扑灭了疫情。这一年3月,我们开始了网上教学,有专家团队把关设计、优秀教师讲解的网课使我们耳目一新。2020年6月恢复线下教学后,我们就逐渐思考怎么把线上专家、优秀教师的课融入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上来了,这是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由我们上海市专家团队、优秀教师共同打造设计和实施的网上课程,为我们普通教师树立了一根标杆,一个榜样。它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给我们上海市的全体学生做出了优秀的示范。二十分钟的教学视频,每一分每一秒都凝结着团队的智慧、每一句、每一段都是细致分析、层层深入,犹如庖丁解牛、学科知识分析得非常透彻。所以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说:这真是了不起的课程!
(一)历史的必然趋势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决定了线上教学的必然性。即便没有这次疫情的发生,线上教学也会进入千家万户。5G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得线上教学遍地开花,成为现实。远程教学、空中课堂应运而生,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又一节的优质课。
(二)优质的教学资源
1.教师的教
线上的专家教师的课教学目标把握精准,教的内容非常精炼,是浓缩的知识精华,是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在巧妙的设计安排中得以破解,是课堂教学的范本,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今后教学的方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优质的教学资源。
2.学生的学
线上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高度集中思想,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照着老师的指导,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多,教学容量大,挖掘程度深,这就更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线上教学的不足
1.教师一言堂,缺乏互动。线上教学由于是录制的,教师都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范本照本宣科,就像唱独角戏,与学生的互动就少。虽说课后有20分钟的线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补充,但由于教学设备的局限性,全班学生不能全部进入教师的视野,较难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说是掌握得不够清楚。
2.课堂上学生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控
线上教学后,学生到底在看还是不看,互动讨论究竟参与了没有,掌握了知识点还是没有掌握,都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所以较难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三、线下教学的地位
线下教学就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也就是疫情前我们常做的课堂教学了,它的作用和地位是线上教学不可替代的,只要疫情结束或控制得很好,恢复正常的线下课堂教学是必然的。线下教学能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也能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我们可以根据师情、班情、学情灵活地运用。线下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等等。目前为止线下教学还是主流。
四、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的具体操作思路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网络课堂好比食物的精华原液,线下教学就是要我们把浓缩的精华原液稀释一点,让孩子们吃下去,估计他们能好好地长身体的。只是我们要把握好一定的剂量,让孩子们很好的吸收;或者少量的精华部分让学生吸收,慢慢加量,达到最终的健身效果。我想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就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吧。我们既不能降低教学目标和要求,又要把线上教学的优质资源融合到线下课堂之中,照顾到广大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降低难度,减缓坡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我们鼓励学生向线上教学中的学生看齐,又要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由易渐难、由大变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单元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从不同方面来提问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以网上课程为例,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实录片断如下:
师:刚才同学们从课题入手产生了问题,然后通过初读课文找到了答案,很有成就感吧。老师相信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还产生了其他问题,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把问题写下来。(教师板贴:提问)
师: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先和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
师:好,我们就来听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生1:我来代表这个小组的汇报。我们小组雯雯提出的问题是: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着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缺长得很好,为什么?明明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第二里豌豆认为 飞进太阳里才和自己的身份相称?芳芳提出的问题是:水笕是什么?静静的问题是:为什么第二粒豆想直接飞进太阳里去?小雅的问题是: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我的问题是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师:这个小组非常不错,积极思考,产生了不少问题。组长汇报时清晰有条理,值得大家学习。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整理成一份问题清单。小组内再读一读,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2:我发现了,第二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是差不多的意思,可以去掉一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很会思考。我们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也就解决了第四个问题。所以我们就保留第二个问题。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3:我们讨论发现大多数的问题是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提的,而最后一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师:我们在阅读中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并发现了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来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来提的。其中这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全文来提的,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够帮助我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从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语言的精炼,逻辑性很强。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心准备的,是线下学生模仿练习的范本,当然也是我们老师学习的范本。只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在实际的教学中较多的学生提不出这么好的问题。大多数的情况是提出针对课文部分内容的问题。因此,在线下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譬如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囚犯?”,那就先解决“囚犯”这个问题,再通过点拨,让学生试着提出完整的问题:“课文中被包裹着的豌豆像“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老师可以把学生的问题细化,让学生慢慢掌握提出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1+1等于2甚至大于2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提问技巧和能力。再如小组汇报的五位同学的问题由一个人来汇总归纳回答,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也增加了学生的难度,可以考虑根据实际学情来灵活掌握。
(二)评价多样
在上一个例子中,老师及时地评价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评价了学生的表现,在线下教学过程中评价肯定会更多,也会让学生互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绿》为例。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第三段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绿?是真实的绿吗?
生1:作者从风、雨两个方面写了绿。
师评:回答的还可以,有的遗漏的地方,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2:作者还从水、阳光两个方面写了绿。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概括吗?
同学们评:同意。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生3:作者从风、雨、水、阳光四个方面写了春天充满了绿。这是作者的想象,不是写真实的绿。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他说的怎么样?
生4评:他说得很完整,这里写的就是作者的瑰丽的想象。
师评:对,同学们都说的好。
师:现在请同组的同学互相朗读一下,评价一下谁读的更生动?
生互评……
这一片段中出现了师评,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基于完成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进而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预习生疑,预习解疑
接上一个例子,实际课堂中学生会提出很简单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读通课文,圈画有疑问的词语,自我解决词语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简单的问题。还可以通过教师安排合适的预习要求,给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简单问题。这样,一个阶段后,学生养成自我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会提出更复杂的问题。
五、几点思考
(一)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力
要达到和网上教学一样的速度和进度,我们需要智能化的设备来实现它。如网上课堂的这个例子中老师给学生呈现的小组的问题清单是在老师话音落下后及时呈现的,而在我们线下的实际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清单达不到这个效果的,要通过书写、投影展示等,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时,我想能运用语音输入的方式,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直接整理问题清单,通过视频投影的方法及时展现。这样的话,才有可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多媒体技术,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习与创新
网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是一种双师教学的模式,网上教学指导着线下教学,线下教学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调整内容、方法、节奏、顺序等、使教学目标和要求更容易达成。
网上教学是导向,是对线下教师的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是线下教师学习专家思考、教学方法手段的一个范本。但每个线下教学的教师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努力实践,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线下教学的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展望未来
未来是智能化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网络使我们更容易获得和共享到优秀的教学资源。网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必将会实现无缝对接,远程教学和名师指导可以遍地开花,线下教学渐渐变成线上教学的补充和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