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新闻
沈巷小学参加上海市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期论证
发布日期:2021-04-06 11:59:38   发布人:李端   

2021年4月1日,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三轮)项目中期评审会(小学第五组)在上海市实验小学举行。青浦区沈巷小学校长邹勇携项目研究核心组成员一同出席并参加了中期汇报。本次论证的专家组成员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陈群波博士、上海市实验小学特级校长杨荣、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副主任高永娟。


沈巷小学参加论证的两个研究项目:一是《根植乡土资源的“泖峰文化”校本特色课程的统整与再建设》,二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教研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研究》。

项目负责人邹校长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主要的阶段性成果和研究反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两个项目的研究情况和中期成果。

论证专家充分肯定了沈巷小学的研究拥有厚实的基础,富含乡土特色,能够立足于学校的乡土文化开展相关的特色课程建设很有价值和意义。同时也给项目的后期推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邢至晖院长建议学校在理清“泖峰文化”跟国家育人要求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研究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课程实施方面,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呈现统整,以及梳理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教研组教学资源共享”这个项目之间的关联。

高永娟主任建议学校针对项目一要梳理在什么地方进行再建设,解读清晰“泖峰文化”校本课程手册是什么,最后的成果呈现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架,如:目标还有哪些要调整,内容需要增加、合并或删减什么等等,同时在介绍项目研究中要把关注的着力点彰显出来,采用实实在在的方式方法,取得想要的效果,凸显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路。

杨荣校长肯定了学校把统整看作是再建设的一个手段,过程中凸显了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征。建议项目预期成果中的校本课程手册,要明确是哪种用途的手册;第二个项目要想清楚在促进学习教学方式变革的时候,学校主导的教学变革到底是什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思考学校就是要共建共享什么资源,怎样去建。

陈群波博士指出学校研究的问题意识比较强,能基于问题,用综合性的形式进行跨学科做课程,跟课程改革的导向非常吻合。建议项目组要思考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于课程的实施方式、教学方式变革带来哪些启发。

谭轶斌主任建议“泖峰文化”校本特色课程要找到统整的抓手,可以是目标、内容、实施方式,或者资源;课程目标还需要不断完善,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指向关键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有主题式、综合性、跨学科等诸多关键词,学校只要聚焦一个来做深、做透;关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要梳理这些资源形成的路径、机制。

通过这次中期评估,学校项目组对后期的研究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清了下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

●着力开发与“泖峰文化”有关的微课资源。

●将“泖峰文化”课程的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快乐活动日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促进课程结构重组和学习流程再造。

●确立“泖峰好教师”“泖峰好少年”“泖峰好家长”评价指标和操作方案。

● 发挥“空中课堂”等资源优势,优化教师教学五环节。

● 实施教研范式,向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要质量。

● 加强理念提升,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融。

● 积累典型案例,梳理教学经验,组织各类分享学习活动。

分享到:
相关信息